梅园桂花

发布者:admin发布日期:2015/12/16

桂花(Osmanthus fragrans)也称木犀、丹桂、金粟、岩桂,九里香等。为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。树冠圆形或椭圆形,叶对生,革质,有光泽,呈椭圆状披针形,全缘或有细锯齿,新叶呈浅红色。聚伞花序族生于叶腋,花梗纤细,开花时香气浓郁,远溢数里。核果长椭圆形,种子蓝色。花期9—10月。有金桂(丹桂花橙黄色)、银桂(花黄白色)和四季桂等种,花之香气及花期则各有特色。

桂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木,其栽培的历史悠久,至少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。如《山海经》中记载有“招摇之山,其上多桂”。又如《吕氏春秋》记载中有“物之美者招摇之桂”之赞句。屈原在《九歌》中写有“奠桂酒兮椒浆”的诗句。可知,桂树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认为是美好吉祥的象征。并导致出许多关于桂树美妙的传奇故事,如把皎洁的明月与清香的桂树合为吴刚伐桂的故事; 1616年起,英国皇室都把选拔出的优秀诗人称为“桂冠诗人”。奥运会对竞赛优胜者之奖品中,尚保留有这种传统意味。 桂花树冠清雅,叶色光洁,花朵娟秀,神韵别致在于她的“花香十里”。当金秋时节,仅一树桂花盛开,可香飘数里,给人们留下无尽的享受和永远的美好记忆。桂花树在庭院孤植,使其香雅别致以装点门庭,增添高雅韵趣。公园道旁散植,则致人们陶醉于阵阵清香之中。盆栽桂树置于窗前、凉台、居舍,获金风送香,逗人神怡。每当金秋时节,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”,桂花散发出香气的时候,真是“清风一日来天阙,世上龙涎不敢香。”当游者身处其境,心旷神怡。使人乐而忘返。

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有桂花的记载,《山海经 .南山经》提到:“招摇之山多桂。”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提到:“皋涂之山,其山多桂木。”楚屈原《九歌》中载有:“援北斗兮酌桂浆,辛夷车兮结桂旗。”(注:“桂浆”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酿制的美酒;“桂旗”是用桂树的花枝作为旗帜,以装饰用木兰树木材制作的车辆)。由此可见,在楚地的早期文献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观赏价值。此外,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和吉祥。据说战国时期,燕、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,相互馈赠桂花。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,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。《吕氏春秋》赞称:“物之美者,招摇之桂”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,是招摇山上的桂树。说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,已成为美的化身。

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,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。西汉刘歆撰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“汉武帝初修上林苑,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,其中有桂十株。”汉元鼎六年,武帝破南越后,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,广植奇花异木,其中有桂一百株。当时栽种的植物,诸如甘蕉、留求子、蜜香、指甲花、龙眼、荔枝、槟榔、橄榄、千岁子、柑橘等,大多枯死,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。司马相如在《上林赋》中也有“桂菱木兰” 等记载。由此可见,桂花引种帝王宫苑,汉初已获成功,并具一定规模。

农历八月,古称桂月,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,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。芳香的桂花,中秋的明月,自古就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。许多文人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、颂扬桂花,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。“嫦娥奔月”、“吴刚伐桂”等月宫系列神话,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;而借喻仕途得志、飞黄腾达的“蟾宫折桂”,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。以下根据秦汉至唐宋的有关典籍,介绍这些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:

“嫦娥奔月”此传说最早出自《归藏》。这是一部约成于战国初年的上古典籍。书中有曰:“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,遂奔月为精。”以后,西汉刘安撰《淮南子》(公元前2世纪)等典籍中多有征引,内容更为详尽,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变蟾蜍可能算是对嫦娥的一种惩罚。“吴刚伐桂”。这一传说引自唐代《酉阳杂俎》:“旧言月中有桂,有蟾蜍。故异书言,月桂高五百丈,下有一人常斫之,树创随合。人姓吴名刚,西河人,学仙有过,谪令伐树。”桂树的“树创随合”,即砍树的创伤很快愈合,隐喻着月亮的阴晴圆缺,意味着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,在这个传说中,月亮和桂树是两位一体的,桂树能与月亮一样象征长生。
[NextPage]

“蟾宫折桂”。一说见自《晋史》。据该书载称:“郄诜对策第一,武帝问之曰:臣今为天下第一,犹桂林一枝。”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,简直到了如醉似痴、梦寐以求的程度。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:“花则一名,种分三色,嫩红、妖白、娇黄。……许多才子争攀折。常娥道:三种清香,状元是红(丹桂)、黄为榜眼(金桂)、白探花郎(银桂)。”意指用攀桂、折桂来借喻科举及第的头、二、三名。

同受上述神话故事的影响,历代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,在官邸宅园引种桂花也十分普遍。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载植在零陵所住精舍。顾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桂树,选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。白居易曾任杭州、苏州刺史,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,他不仅自己种桂,还想他日能在月宫植桂。有诗咏日:“遥知天上桂花孤,试问嫦娥更要无;月宫幸有闲田地,何不中央种两株”。

魏晋以来,文人诗词咏桂成风,名句佳作颇多。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,亦有借花寓情,抒发感情的。独占三秋压众芳,何夸橘绿与橙黄。自从分下月中秋,果若飘来天际香。”由 宋代诗人吕声之所作。他称桂花是三秋期间的领衔花木,有着不凡的渊源(月中种)和异异乎寻常的奇香(天际香)。

“亭亭岩下桂,岁晚独芬芳。叶密千层绿,花开万点黄。”这是一首很有名气的咏桂诗,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(1130—1200)所作。语言自然朴实,短短二十个字,就把桂花的生态习性(生于岩岭间)、物候表现(花开仲秋节)以及挺拔的主干、层叠的枝叶和稠密的花朵,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
“月待圆时花正好,花将残后月还亏。须知天上人间物,同禀清秋在一时。”由宋代诗词并佳的朱淑真所作。她运用委婉、细腻的笔法,表达优美的客观事物和个人的内心世界。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,正是桂花盛开之时;花好月圆是家人团聚和生活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。而花残月亏则是人事沧桑的另一侧面。

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,她的品格也是历代名人赞赏不绝的。例如,南宋爱国名相李纲最喜爱桂花,他抗金壮志未酬,晚年退居福州,其书斋就命名为《桂斋》,而且亲植桂花以明志。在两首题木犀的《采桑子》中词云:“幽芳不为春光发,直待秋风,直待秋风,香比余花分外浓。步摇金翠人如玉,吹动珑璁,吹动珑璁,恰似瑶台月下逢。” “枝头万点妆金蕊,十里清香,十里清香,介引幽人雅思长。玉壶贮水花难老,净几明窗,净几明窗,褪下残英簌簌黄。”

其后,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福州西湖荷亭边重修李纲祠时,在祠旁筑了一个读书处,也题名为《桂斋》,以表继承李纲的爱国遗志。

桂花是木犀属(0smanthus)植物中的代表物种,其民间栽培,始于宋代,盛于明初。全世界现已发现32种,我国有27种之多,我国是世界木犀属植物的分布中心。桂花不仅有极高的园林生态价值,而且在开发食品方面(桂花糕、桂花汤圆、月饼、桂花茶、饮料、桂花酒等);在化工方面(提炼自然、桂花香精、香水、香皂、香包);药材(桂花、根、桂籽、叶,都可入名贵中药);退耕还林(一些生长快、抗逆能力强的桂花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使之 价廉物美)等方面有巨大的开发价值(特别是四季桂品种群的品种,在园林方面还是空白)。

古代桂花象征胜利、崇高、友好、吉祥。古有仕图得志者,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,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,通过挖掘丰富的桂花文化,传承邀月赏桂的古老民俗,把赏桂与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。突出桂文化的独特性,营造了高雅、热烈、欢乐、祥和的节日氛围,与此同时,有关城市每年举办桂花节,以花为媒,繁荣经济,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,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步伐。
[NextPage]

梅园赏桂佳绝处
乐农别墅

乐农别墅建成于1919年,其建筑结构为三开间、两间进深的西式平房,前接出抱厦——类雨棚,三面穹门,均系明代城墙砖筑砌。 在乐农别墅的周围共有百余株桂花,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,枝繁叶茂。集中栽种,品种有金桂、银桂、柳叶桂等。农历八月间,桂花盛开,香气扑鼻,捧一杯香茗,掬一本闲书,闻天籁之声,不失为绝好去处。

远香馆

远香馆右临清芬轩,背倚古梅奇石圃,前有平台临水而建,左右皆有桂花林,桂花开时,游人徜徉在香海之中,顿觉神清气爽。且在远香馆西侧,有珍贵品种——丹桂,开花时满株通红,相对于传统的金桂、银桂又别有一番滋味。

读书处

读书处于1929年建成,位于浒山南坡“豁然洞”旁,正厅三间。前有廊轩接东西厢房。读书处又名“经畬堂”,荣德生先生的三儿伊仁、四儿毅仁、五儿研仁均就读于此。 读书处的前后左右皆为成片桂花林所围,深秋时节,立于读书处前,远眺太湖,江南水乡之景尽收眼底。属时,湖光之色,醉人桂香,耐人寻味。

凝香道

凝香道起于梅园老中门,是景区内一条主要干道,道路宽阔整洁,蜿蜒曲折,经远香馆、开原寺、生态乐园,穿东横山至小金谷、紘齐苑,最后连接东大大门。整条道路的两侧栽种桂花和梅花,行于路间,观桂枝婆娑,赏梅林成片,芳香袭人,清香扑面,作为贯穿景区的大动脉,凝香道在春、秋两季景色尤其宜人。

小金谷

小金谷位于横山南麓,原名牡丹院,取意晋代石崇以广植牡丹而著称的“金谷园”。园有牡丹亭、小石潭、玉女廊、怡香楼诸景,偶有山石露出,平添几许自然、幽趣。 小金谷内及周边植有多片桂花林,掩映成趣,桂花开时香气醉人,游览其间,意境幽然,神清气爽。